首页

sm鸽宝

时间:2025-05-23 08:54:25 作者:医保钱包开通地区再扩容,22省227个地区实现跨省共济 浏览量:79857

  央视网消息:今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送教上门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遴选了15所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其中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承担了“送教上门”改革试点项目。两年多来,试点的情况如何?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在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镇四黄村,南安市特教学校的王莉莉老师正在给9岁的黄浩阳上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课。尽管浩阳家距离学校有15公里的路程,但学校每周都为他安排了2课时的送教上门服务。如今,浩阳的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少提升。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老师74人,他们既需要照顾在校就读的343名学生,也要给分布在26个乡镇的195名重度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地域面积大、学生分布广,校长尤志添告诉我们,刚开始进行送教上门时,老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性。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尤志添:(原先)送教上门也是按照经费来配套的,多少人(不能到校就读),就给你多少经费来配套。只能采购一点教具、设备给孩子,经费使用渠道受限,不能直接用到老师的补贴金上,老师差旅费就没办法解决,就很难去开展这项工作。

  为解决资金保障问题,南安市教育、财政部门在保障送教上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配套出台了特教学校教师送教上门工作津贴标准,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然而,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新的问题。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王莉莉:老师离开之后,孩子没有任何的渠道可以再接受教育、再学习。

  由于这些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家庭普遍经济困难,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干预少,仅凭老师点对点地单向送教,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老师们也发现,相比起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常年卧床、情绪行为不稳定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

  “云端学校”汇聚多方资源 提升送教质量

  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送教上门工作中发现的难点,2021年9月,南安市推出了福建省首个特殊教育“云端学校”,他们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医教结合、精准帮扶的送教综合服务机制。

  在残疾儿童黄浩阳家,记者看到,他正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南安市特教学校的学生们一起上课。而依托的平台,正是为了打破时空的限制,南安市与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共建的“福建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南安云端学校”。这一送教上门云平台依托广电网络创建,政府免费为需要送教的学生配备了一台40寸彩电,安装了学习终端设备,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了“送教+送康”的服务模式。由专业医疗康复服务团队一方面在“云端学校”开设课程认知类、生活技能类、行为训练类等五大类课程,另一方面定期上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康复服务。

  如今,南安市已构建起由特教资源中心牵头,卫建、民政、残联等部门以及义工、爱心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主动对接的帮扶体系,为云端学校学生家庭提供更多社会服务。

  南安市教育局局长 陈少波: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在受教育的路上不落下每一个孩子。“云端学校”做到现在,它是很多卫健、妇联、残联,甚至工会、共青团,所有的部门、所有力量共同来做、共同来推的。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南京-英国伦敦经贸合作交流会举行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共派出27名选手参加了23个项目比赛,获得13金、5银、1铜及3个优胜奖,金牌数量超全国金牌数的三分之一。据了解,在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广东均有选手代表国家参赛,累计获得35金、16银、14铜和26个优胜奖。

2023克拉玛依马拉松赛鸣枪开跑

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了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古稀侨胞“寻根”浙江乡村:是归人,不是过客

小小中药材,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也是增收致富的“良方”。目前,港北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万余亩,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有10个,其中种植有穿心莲1700亩、芡实1100亩、艾草279亩、紫苏227亩等。(完)

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在川闭营 “结伴”深度交流获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方:深信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将持续向前发展

王海团队工作人员向中新健康表示,主播推荐某个产品链接时,视同为对该产品链接的内容进行过审核并表示认同,不能以没有口播宣传过“有机”进行免责。在产品详情页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进行宣传显然是一种主观故意行为。如果宣传误导消费者相信产品是有机的,并且导致消费者因此支付高价购买了非有机产品,商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